DSC_2421.JPG 
外觀側面

這是周二下午騎車閒晃時 偶然的發現

從起初開始找老房子時

我就開始了每天騎機車逛大街的習慣

如今雖然找到靜巷了

但是這習慣還是沒有改變,只要有空閒時,我就會騎著機車穿越大小巷道

去看看這些早已淹沒在歲月洪流中的老建築

DSC_2325.JPG
1樓入口處

什麼時候蓋的? 又什麼時候開始邁向荒蕪?

我想早已經沒有人知道 也沒有人在意了

台中市的老建築常常就只能這樣靜靜的在一個角落 任其頹圮

台中市的都市發展相當失衡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讓這樣的情況更加成為不可逆的過程

因為試問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你還願意搬回舊市區住嗎? 

我想大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畢竟整個環境已經變了 

事過境遷 人事已非 

似乎沒有比這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DSC_2328.JPG
還記得老公寓都會有個很像穿堂的地方嗎? 走進門後可直接看見內院

然而這棟建築最令我驚訝的地方

不在於他只是日式建築這麼簡單,日式老房子到處都是

連棟 獨棟,到處都有

特別的是,這是兩層樓的日式建築而且全部都是木造的

一. 二樓室內外都是木地板

樓梯也是全部用實木打造,而且至今沒有一點裂痕

隔間牆是灰泥夾板,多數的狀態都還十分良好

室內部分則鋪上塌塌米

每個單位大約是一房一廳的規畫,衛浴都是在公共空間

多數的住戶早以搬遷

剩下或許是走不開 

又或者不想離開這個伴隨著大半輩子人生的老人

DSC_2331.JPG

穿堂一側的椅子,隱約的告訴我們

最後離開這裡的人們,大概是在哪個年代 

DSC_2443.JPG

先前的規畫早已不敷使用

庭院兩側都增建了部分面積

同時也呈現出不同時期的建築材料差異

DSC_2452.JPG

向右前方的二樓望去

或許這裡是後續增建,或是本來就如此,但也不可考了

現在看來也已無法分辨 

DSC_2450.JPG

ㄇ字型的建築,1.2樓都有著內迴廊的設計

所以只要在走廊上,你就能夠看見所有在屋內活動的人在做些什麼

或許從今日的觀點來看少的點隱私

不過想像一下當時的生活情景 應該是相當熱鬧有活力吧

DSC_2338.JPG

一樓的迴廊地板,由於受氣候干擾比較嚴重,所以有部分已經嚴重毀損

DSC_2333.JPG

全木構的樓梯

DSC_2340.JPG

雖然歷經幾十年

但這灰泥牆依然十分牢固

歲月只在表面留下了痕跡,但骨子裡卻沒有任何毀壞

DSC_2341.JPG

抬頭看看樓梯間的天花板

油漆雖然斑駁了 但木板的狀態還算良好 沒有漏水痕或是發霉蟲蛀的跡象

DSC_2373.JPG
二樓正中間的走廊

或許是在這走廊上有部分的增建,以至於荷重增加,超出原本設計的負荷

所以這樓地板有稍稍微的向外傾斜,不過並不影響其功能

DSC_2359.JPG

走到盡頭,向另一邊望去

這邊無法進入,只能隔著紗門去拍

透過朦朧的紗網,還有從另一面射入的光線

眼前的景象顯得既虛幻而不真實 但他卻又真真切切的在你的眼前

DSC_2347.JPG

轉身進入另一個房間

好特別的窗戶阿

DSC_2348.JPG

往另一頭室內看去

滿地儘是雜亂散佈的家具和物品

從牆上的月曆得知,最後搬離這裡的人,大約是在十年前吧

DSC_2352.JPG

但是另一頭的掛軸上,卻還留著一掛民國六十九年的月曆

這倒是令人感到費解的事情

為何一個空間會有差異如此久的月曆?

因為月曆是個機能性的物品不該如此阿

只是當下我心中這個問號,恐怕是找不到答案了

DSC_2356.JPG

這麼牌子我是一點印象也沒有

但是我有注意到,他是用電熱絲這樣的結構來散發熱量的

而且是外露的形式,由爐具上方可以看到加熱圈

 DSC_2436.JPG

還記得這個紅色的塑膠盒嗎?

早期爺爺奶奶的首飾戒子,都是收在這樣的盒子裡頭

近期一點,才出現紅支支的尼龍袋子,上頭繡著龍鳳之類的圖案

看到他的那一刻 我腦海裡又浮現了好多畫面

DSC_2438.JPG

這裡又出現了第三個日期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七日

DSC_2439.JPG

屋裡屋外 成了兩個世界

我無法想像還住在裡的人 心中是怎樣的滋味 

雖處在同一個時空 但這屋裡屋外 就好像在不同的時間軸上走著

外頭是經濟起飛後的台灣 而這裡是早已被眾人遺忘的世界

DSC_2362.JPG

房間裡頭是和紙門 屋外是木拉門

走廊上另外有一間漆上白色油漆的單位,從門縫看進去

很像早期健保室或是診間這樣的擺設

DSC_2346.JPG

每一處都有時間留下的記號

DSC_2365.JPG

這邊是2樓左側走廊

在這有著一座雙口瓦斯爐

DSC_2364.JPG

雨水和陽光都會從這窗戶進來 

DSC_2368.JPG

人去樓空

沒有人住的房子似乎壞的特別快 木地板上鋪的是塌塌米

大約是個8疊的空間

在這屋子裡頭,這算是小間的了

或許不是房間 而是交誼廳類的設計

DSC_2370.JPG

天花板上精美的燈座

DSC_2371.JPG

不久之前我買了一本書 - 昨日之河

也有在 blog 向大家推薦

裡頭的作者 - 李黎 就曾經提到過

她小時候就是從這些糊在紙門上的一篇篇報導認識文字 認識外面的世界

而這也是她童年時期外出以外 唯一能了解外頭世界的媒介

而幾十年後的今天 我親身見到這番景象了 

我也見見體會出屬於那個年代的趣味了

DSC_2434.JPG

一個無法進入的房間

我只能把鏡頭緊靠著門上的玻璃 由那裏拍進去

椅子上披掛著衣服 桌上有一瓶水 窗外是和煦的陽光

好像時光就這麼停留在某年某月某一刻

椅子 還在等著它的主人回來

DSC_2430.JPG

DSC_2431.JPG

回頭看看 盡是滄桑

DSC_2374.JPG

今天這趟老房子巡禮也接近尾聲了 

該是起身下樓去了

DSC_2442.JPG

DSC_2424.JPG

回頭拍下心中想要保留下的畫面

DSC_2425.JPG

目前僅存的住戶 是住在這後面房間的老爺爺

我問他說 爺爺 這房子是您的嗎?

他搖搖頭說 不是 這是公家機關的宿舍

我一共來了兩次 

今天我終於知道他真正的用途了

DSC_2449.JPG

再見了

我想這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老房子

 

回家後我問老媽

媽 你有看過這種的木造建築嗎?

我媽說 有 

不過那已經是幾十年前了

在她還是孩子時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靜巷六弄-乃伸 的頭像
    靜巷六弄-乃伸

    靜巷六弄/老宅人生筆記本

    靜巷六弄-乃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