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說 台中老房子其實不少
只是大多都坐落在連台中人都不甚熟悉的老地方
默默的在那任其頹圮 無人問津
就算你想買? 也不知道要去哪裡找人?
另外一個不容易保存的難處就是取得價格
台中房地產真要說是不便宜的
就和靜巷很像真要用那種價格取得 想從商業角度來衡量
那可能是 10.20年都無法回本的事
所以商人更是不可能投入 只要在精華地段的一定是拆拆拆
畢竟在商言商嘛
所以在台中的老房子保存著實上有著不小的難度和瓶頸
買得起的不會留下 想留下的通常都買不起
所以怎麼留得住呢.....想到這裡就會有點小沮桑...
這間老房子其實我發現他很久了
只是紅色大門永遠是緊閉的 所以也不得其門而入
某天經過 剛好看門是開的 於是便拿著相機進去
想說就拍點相片記錄一下吧
其實這房子設計相當前衛
從這個門進來後,前方對道的是落地窗(檜木上白漆)
門從側邊進去,大門前的雨亭相當大,且有直立圓柱
這樣說可能很籠統,改天經過在補拍一下吧
我總是習慣性的會先找出時間
1999 看來這屋子最後有人住的時間大概就落在這吧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張海報,後來我才發現應該沒那麼單純
下午大約2點左右,屋外的陽光射進一樓的衛浴
這間房子的設計在當時應該很前衛,理論上來說,推算一下這房子應該30年跑不掉了
可是他的格局確是顛覆我對那個時代建築的認知
廚房是獨立一間獨立出入口,雖然不是太大
而廁所也不需因為空間而非得設計在樓梯下方
事實上這間屋子的土地雖然畸零 但房子坪數並不小 而且採光不錯
不過從這間浴室可以看出後面因應生活已做過部分變更
好比從梳化鏡旁可以看見兩根鐵管,如果是瓦斯應該是不會出現在那
或許是電熱式的熱水器,應該是後來加裝的吧
浴室也直接對外開窗,通風良好
不過老房子的格間難免都會造成後半部的空間採光不佳
走上二樓,是個超大的主廳
這廳應該有15坪左右吧,同樣開的大面積的窗戶,和落地窗,可直接走出去到戶外的陽台
在這空間留下了部分家具,由於門窗敞開,屋內積滿了水痕和土塵
再靠近前方的位置散落了許多小東西
有錄音帶,還有幾本舊相片,不過由於風吹雨淋,翻開後大多數的相片已經模糊難辨
只有少部分還可以看得清楚 隱約中可以看見當時人們的生活
裡頭有許多很像跳舞的場景 地點並非在這裡 而是在其他地方
相片中的許多場景就和早期國片裡頭長的一樣 很台灣
往3樓走
這是加蓋出來的空間,比較讓我驚訝的是
前方部分樓地板竟然已經龜裂拱起,真的是沒人住的房子壞的快啊.....
3樓擺了一座撞球檯
可見這家人還蠻會生活的,同時也都跟上了台灣各時期的潮流阿
眼前這佈滿灰塵的球與球具 倒是另看的人感觸良多
其實3樓散落了一地的東西
與其說是走的倉促 倒不如說是無奈的離開
因為留下的不是家具 而是一地的教材 還有許多相片
推測這應該是早期的補習班之類的場所
因為在一樓的某個房間牆上,我也發現過很像成績單記錄或是各分校紀錄的文件
另外一點令我印象深刻的 大概就屬於這磨石子了
面是面 線是線 相當工整
就連牆上踢腳板上方的部分也是平平整整 而沒有一粒粒的石子突起
算是我看過這麼多老房子中 做工相當精細的了
再度回到一樓 房子側邊的土地上 有另外搭建出來的建物
或許我們可以合理的推理一下
蓋房子的人和後來經營教育機構的人應該是不一樣的人吧
房子原本蓋的相當氣派豪華 但後頭來的人卻讓它變成了變形金剛
這恰恰也反映出了 台灣社會的演化 在那個經濟起飛的時代
人們急著想改變生活 擁抱新的事物 卻也開始讓新貪婪了起來
或許是這樣的一段過程 讓台灣的建築有了未來二十多年的黑暗期
希望接下來的歲月 我們能更加清楚我們要的是什麼 而不是一棟棟的崗石城堡 中不中西不西的奇特建築
原本採光極佳的側院
卻變成了陰陰暗暗不見天光的空間
屋子裡頭隨處可見的教材
後記:
再探訪老房子的過程中,我們總能從一些蛛絲馬跡去窺探過去的生活情景
同時更加思考過去的建築和過去人們生活的關係
設計 動線 當初設計這棟房子的人的想法
還有他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這既有趣 卻又讓人感到有股淡淡的哀愁
不過我倒是很喜歡
或許哪天我有新發現的時候 我再跟大家說 有興趣的在一起造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