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是地名,位於凱里市的東南方
是整個中國規模最大的苗寨,建築形式為吊腳樓,主要使用楓木搭建而成
約有1000多戶,人口6千多人,依山勢而建並向兩方展開
聽說最美是在秋季
在午後的金色夕陽映照下,赤紅色的楓紅與湛青的河水相襯下,會構成一幅相當優美的景致
可惜這次拜訪是冬季,但雖如此,這處景點的景致依然令我難忘
坐落於河谷之中 背靠山 前傍水 十足的美好家園
以上便是關於這個景點的簡單介紹
天然的溪谷,河岸邊有著家禽
礙於角度問題,無法為大家拍下翠綠且清澈見底的河水
其實我不是太清楚實際範圍應該從何處開始算
目前見到的這個地方,其實是一個入口處
比較像是進入河谷前的隘口
前方牌樓進去後,是諾大的停車場
我們的遊覽車其實停在更遠處,步行到這裡後,還要再坐接駁車才能進去
售票亭也在這裡
我其實很欣賞這樣的安排,美好的景致應該保留其原始的樣貌
畫面右方的那座橋很有特色,只是不知是仿古建築,還是歷史建築就比較不清楚了
踏入園區後,幾乎看不見車輛
有的話,我想應該是當地人家所有
整個山寨就像是一個桃花源一般,除了唯一的聯外道路以外,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狀態
政府其實應該有介入修建一些基礎工程,但是大體上還是保留原貌
同時應該也是有頒布一些文化保存的規章
這裡充滿了許多風格形式各異的建築,十分有趣
其實這趟貴州看下來,我始終有幾點不解
首先是1樓門面的部分,幾乎全都是這樣透不進光的木門,即便有開窗,面積也都相當小
由此可見,該區域1樓的用途和我們普遍的認知應該是大不相同
我很喜歡這地方的平衡點
商業和觀光還有民眾生活,大致上並未太過失衡
而新增的建設也不多,整個聚落和自然景觀協調
隱約去看畫面的後方,山邊還有一整面的傳統建築
這裡 不少人家還是燒煤炭球
細去看房屋的最上方 還是摟空的樣式
或許在前一篇文章看見的頂樓木構件便是依據這樣傳統演變而來
是在這篇天無三日晴的土地上 所演化出來的建築特性
雖然有電了,但在天然氣部分,我想應該還是不普及的,畢竟這裡是相當偏遠的山區
似乎在寒冷的地方 開窗都會小一些 但是西方建築會更在意如何引進光
而這裡便沒有 不過貴州一年到頭 下雨天約莫是 2/3 我想陽光....應該也就不用太奢求了
屋頂上所使用的瓦片,和我們常 熟悉的樣式不同
比較薄 成半月型 一層一層的交疊在一起 顏色我想應該是燒製的方式或是隨著歲月風化而成的
其實簡單的來看
這類建築的開窗面積都不大,因此可以知道在室內都是仰賴著人工照明
對於這類傳統建築並沒有太多的研究
不知苗族人是否也如同日本人一般,有體會出屬於這類建築的那種陰翳之美
但我想以這地區的物質生活條件來看,或許難度上是比較高一些
雖然必須迎合觀光旅遊業
但這裡的招牌似乎多了點人味,亦或許是基礎電力工程的不普及所致
畢竟在老舊建築中要完成電路鋪設著實也是一件大工程
既然習慣了,那也就無需多此一舉
這裡有不少青年旅舍,有機會真的可以來住上個一個禮拜 好好感受這苗寨的文化魅力
從縫裡去看,可以窺見他們的生活還是相當簡單的 風景區內 這很難得
苗寨主要的傳統建築體 位於山的右側
左側是河谷中難得的台地,也是主要的商業區
雖然今天不是藍天白雲
但我總覺得 陰天的柔和光線 相當適合這富有歷史的山城
時間在這裡彷彿走的特別慢 連帶使的人的心情也變得很輕鬆
農曆新年期間 許多店家都沒有營業
或許少數民族都比較知足 夠就好了
沒有必要因為過多的欲望而失去了生活 失去了傳統
於街上的一個小店中 我看見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媽媽和他一起顧店 客人來了 媽媽就前去招呼
他一個人也不會吵鬧 自顧自的玩 撥果子吃 玩小車子
天氣很冷 所以他都窩在電暖器前 後方的木製容器應該是他的床位 累了就睡在那
物質相對匱乏的地區 人也會比較容易滿足
對於現代化生活了解的越少 精神生活便容易富足
到底我們是把自己逼進了一個死胡同? 還是怎樣呢? 這問題我們應該好好想想
銀器在苗族人的傳統文化裡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由於貴州以前是個瘴毒之地
而銀可以試毒 有時候往食物裡扎上一針 或多或少能做出粗略的判斷
加上配戴銀器在身上有益人體健康
因此銀器自古便是苗族人相當喜愛的貴金屬之一
不同的年紀 身分 身上的布色都是有規定的
而苗族女孩子出嫁時身上所配帶的銀飾其實就如同我們的嫁妝一般
重量越重 樣式越精美 也代表著女方家的財力和地位
因此家長們往往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逐件打造
這還只是算簡單的呢
就連這種快搭帳 上頭的篷布圖案也是特別設計的呢,骨架採黑色烤漆
開店時就把門板卸下 關店時就在一一裝上
招牌也都簡簡單單 而且不會突出建築物本身
小小玩具店 兒童理想
很簡單文字 但確也道出孩子最單純的渴望
拜世界工廠之賜
塑膠玩具橫行 質量也普遍不佳 但在這過渡的時代裡頭 這便是偏遠鄉村孩子生日最想要的禮物了
挖土機是我們共有的美好記憶
在這裡 指針好像往前撥了一下
人力車
大嬸就這樣挑著擔子不知走了多遠
後頭的時髦女孩與她成了一幕對比
新舊衝突不斷在這條路上演著
往巷子裡頭一看 生活不就是生活嗎
現代化的好要學 但是文化和傳統不可棄
架上的玉米大多不是拿來吃的
而是曬乾了要來餵豬隻的
一罐罐的堅果 花生 這樣也能賣呢
地勢高高低低,房子的基礎用底下簡單的碎石砌起
而由木構件直接拉出水平,在於其之上開始發展結構
後方的交通車似乎是電氣設備的
橋 流水 人家
時間在這裡施了魔法 裡頭裡外是不同的世界
來自山頂上純淨的水源 清澈可以見底
抵達準備要表演的民族舞蹈的廣場
廣場中的地上是又這樣一顆顆小石頭組成
同時演化出不同一大幅的圖案
遊客們都在期待著待會登場的表演
其實這表演並不精緻
若干時候給人有點敷衍的感覺 但是無彷 心意到了就好 畢竟我們也只是外行人看熱鬧....
苗族女子為在場的賓客獻上迎賓酒
由當地耆老組成的合唱團
最年長的好像已經90多歲了
但在這裡卻也看見了,內地遊客的素質不佳
我是坐在第一排 後來的人沒有排到理想的位子 便直接拿著板凳 坐到了我們的前方
檔住後方所有的人 還直接呼朋喚友的叫他們一起來
就算是後頭的人去規勸 他們也絲毫不理會
以些則是直接站上前去 請親友幫他和後頭的演唱者合照 一點也不尊重表演
我心裡頭想 表演的這些老人家究竟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唱歌呢.....
真的很牛...這一路上牛的事 牛的人還多著呢.....@@
活動接近尾聲了 全場的人們都一起同樂跳舞
畫面中的樂器是少數民族所獨有的 類似笙這類樂器
邁向回程路
回首
再拍下一張
記錄下我心中屬於西江苗寨的美
希望若干年後有機會再回到這裡的話 她依然是這副純樸模樣
後記:
農村人口外移的情況,在中國大陸地區顯得特別嚴重
城鄉差距十分大
孩子們由於接收的資訊多 並不想要留在家鄉 而渴望著現代化的生活
所以舉目所見 幾乎沒有年輕人
後面幾天有幸和當地按摩師聊上許久
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再好好把這段故事和大夥分享吧
貴州行旅
。貴州映象(一) 導讀貴州
。貴州映象(二) 西江千戶苗寨
。貴州映象(三) 雲峰屯堡
。貴州映象(四) 黃果樹瀑布
。貴州映象(五) 花溪公園
。貴州映象(六) 只有我和他的兩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