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來的人 總是都帶著一分獨特的氣質
不論是原先住在那的 或是後來搬過去的 就好像冠羽一樣
威良說他才去了後山幾年不到的時間 但我覺得他應該已經迷上了後山的生活了吧
無論是步調 或是生活環境
因為說真的 我也很嚮往
威良特地來訪
不過造訪當晚,威良恰巧友人有約,因此我們之間並沒有太多談話的時間
離去前 他說 很希望有機會好好聚聚聊聊
明天他會和朋友約在目覺三店用早餐 問我是否一起同行
這時我才知道 原來我們有共同的朋友 是靜淑和冠羽
後山來的人 總是都帶著一分獨特的氣質
不論是原先住在那的 或是後來搬過去的 就好像冠羽一樣
威良說他才去了後山幾年不到的時間 但我覺得他應該已經迷上了後山的生活了吧
無論是步調 或是生活環境
因為說真的 我也很嚮往
威良特地來訪
不過造訪當晚,威良恰巧友人有約,因此我們之間並沒有太多談話的時間
離去前 他說 很希望有機會好好聚聚聊聊
明天他會和朋友約在目覺三店用早餐 問我是否一起同行
這時我才知道 原來我們有共同的朋友 是靜淑和冠羽
可愛的香港四小人
左起 Frankie . Fanny . Pet . Pong
四小人這個詞 是從他們離去後的留言紙下方記下來的
由於隔日無法輕自送別 其時我回到靜巷的時候 她們早已離去
桌上留著滿滿 5張 A4 紙給我
有感人的文字和細致的手繪 在如此匆匆的旅程中 割捨了寶貴的旅行時間
而選擇寫下和畫下他們此行心中的感受給我 讓我心頭很暖
來自香港的四位年輕人
年輕且富有活力 從衣著和配件感受的出他們的品味 不愧是設計人
每次和來自香港的朋友接觸 都一次又一次的反轉了我對香港同胞的印象
是那麼的謙恭有禮和客氣
Tobias & Michelle
Tobias 目前是一位職業攝影師
十六年前舉家移民到加拿大,也就這樣不曾在踏上這片土地
這次家族裡有些事,大夥都回來齊聚一堂
因此他才又踏上了這睽違多年的故鄉 - 台灣
我印象很深
某一天我問他說 他的夢想是什麼?
Tobias 說他想當一位出色的 - 人像攝影師
同時希望能創件出自身的攝影風格
讓看到相片的人們 直覺就能知道這是哪位攝影師的作品
已知的歲月裡,我們已牽手走過了一半的路
愛情長跑17年
我想應該這已經超過他們當前歲數的一半了
今年底 他們將繼續陪伴彼此走完後面的人生
或許我們想也想不到
有些人在中學時期 就已經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我相信這條路上也非一路平坦 求學過程 踏入社會 相處磨合 一路上挑戰和誘惑應該不曾少過
然而他們走了過來
人的容顏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 外在的美也總會有消逝的那一天
但那些一起走過的曾今 便是無人能取代的美好記憶和基石
一份越洋過海的心意
週四中午
電話忽然想起,一看顯示的號碼好奇怪唷....要接嗎 =.=
接起電話後
喂~喂~請問您是???
話筒那頭傳來熟悉的聲音 是 Miu
Miu 說要寄個東西給我 整個很神秘....問說是什麼也都不說呢..
簡簡單單的聊完後 便掛上電話
隔日回到家中 桌上出現了一個國際快遞的包裹
熱呼呼 從香港來的呢
小心的拆開包裹 打開包裝盒
原來電話那頭 Miu 要送給我的是 Baby 用的餐具
友誼如茶 濃淡於飲後便知
我十分非常感謝我每位朋友
因為
我 總是很少主動聯繫
我 總是鮮少和大家相約聚會
我 總是不太常去特別拿起電話去說些什麼
不是不重視 只是不習慣
我只是習慣有些話 想一下再寫出來
我只是習慣有些情緒 自己去消化和面對
而我也習慣這樣安靜而平淡的生活
不過總是在我日常生活中某一天裡頭
我的好朋友們會相約的出現在我眼前 就像我們從沒離開過 還是如往常一樣
我相信 朋友不一定需要時常見面
但彼此都會珍惜每次相聚的時刻
連我自己都快算不太清楚這次是我們第幾次見面呢? 呵呵
從經營森鐵道開始和蔡先生一家認識
自此 每年我們都會見上幾次面
應該有七八次了吧
這次是蔡先生一家第三次造訪靜巷
按慣例依然是全家出動 兄弟姐妹 媽媽 孩子們
每次都把小房子的氣氛炒得火熱 畢竟有小孩的空間就絕對少不了歡笑聲
蔡小弟最近迷上了遊戲
一進門就在這寶座上久久無法離去~~
前幾次沒有辦法跟上大家的腳步 這次是小妹妹第一次入住靜巷
一開門就說~小乃叔叔~我來囉~~~果然小女孩就是窩心
然後興致高昂爬上爬下 然後跟我說
從來無法預期 下次又會和誰見上一面
每次 我都抱持著一分期待的心情
期待什麼?
期待於這趟簡短的旅程中 我們將會在彼此的人生中寫下怎樣的一段故事
很可能這輩子我們只見了彼此這一次
亦有可能 這段故事會有續章
喜歡聊天
因為在聊天的過程中
我可以體會和感受到 眼前這人 對於生活的看法 對事物的觀點
了解這趟旅行對他的意義
即便是初次見面 有時卻能夠聊得很深入
即便是初次見面 有時我們卻像多年好友般 有著淡淡的默契
求學時期就常聽聞
代溝 - 這個名詞
身旁的大人們總說著 幾年幾年為一個世代 不同世代的人價值觀也不同
那時只是大概有個概念 但卻還無法體會其奧妙之處
共同記憶
每一個世代其擁有的共同記憶都不相同
在40.50年代.或許10年左右是一個周期
在60年代開始.似乎5年左右是一個周期
在我出生的70年代,我開始發現約莫是2年一個周期
也就是說我是 71年次. 但大概73年次以後的孩子. 和我們的想法就產生了明顯的差距
甚至童年的成長方式也不一樣
或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關鍵之一
寒流一波波報到
天氣終於逐漸有了冬季的樣子
上一週也正式把夏被除役,轉而換上冬被
單人的部分選擇的是 - 羊毛被
雙人的部分選擇的是 - 羽絨被
其實兩者在保暖程度上的差異並不大,而靜巷每個房間裡頭也都提供暖氣空調
買的當時,老婆問我說:為什麼不都買一樣的就好了?
我想了一下 然後跟她解釋為什麼我會選擇買兩種不一樣材質的棉被
我說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
心裡難免有點寂寞和不安定感
人生往往有許多際遇會讓自己料想不到
就連我自己也從沒預料到 自己會踏入現在這一個行業
如果把朋友比喻為酒 我很大多數人都能認同
因為朋友就向酒一樣 是越陳越香
剛遇見時 喝下一口 細細品嘗
知道味道好之後 便常常想喝上一口
相處一段時間過後 卻又深怕再也喝不到這一壺好酒
或許喝他次數少了 每次品味的時間且長且短
但是對於那美好滋味卻是始終難忘 不論日後能否喝到 那美好的畫面都永遠烙印在心頭上
很佩服毓芬能一直在設計之路上前進著
需要再過多久 才能再有一次如同今晚的美好時光
當女孩變成女人然後走入家庭的時候 人生有走向另一個方向
男生和女生多少有點不同
女生談戀愛 成家了 生活圈便會快速的縮小
生活的重心也轉而在自己組成的家庭上
那學生時代三不五時聚在一起天南地北聊著日子 似乎就這麼愈來越遠了
當週五位媽媽and 一位小姐 把另一半支開 把小孩放下
在靜巷辦了一場同學會 一同入住的都是多年不見的國小同學
大概是真的太久沒有見到面了
這段時間憋在心裡頭想和對方說的話 終於有了出口
氣氛飛也似的加溫 一下子就熱絡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的我感到很開心
單純女孩的獨自旅行
嘗試一個人旅行 最小的年紀應該是從幾歲開始?
11月初有位很客氣的女孩打電話來說想來拜訪
當天只有她一個人入住
從電話的那頭我只猜出她應該蠻年輕的 確切的年紀猜不太出來
到了當天一天 約好了去接她的地點 這才見了面
有點小的年紀 77年次 是剛出社會不久的年記
突然覺得 原來我已經離那階段好多年
現在我是個爸爸了 有一個女兒 老婆肚子還一個
一路上簡單的閒聊 讓我感到訝異
因為她的早熟與應對進退 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我只能說跟我的既定印象差距很大
謝謝本週造訪的 - 張先生 與 盤子小姐
說實話 我很享受目前靜巷所處的這一個階段
或許生意並不特別好 還有需要十分努力的地方
但在這段過程裡頭 卻讓我有時間好好的認識每一位造訪的客人
喜歡老房子 想保存老房子
但我們卻似乎很少有機會實際與成長在這些老房子中的人面對面
由如我們常見的狀況
不少自小住在老房子裡頭的人,很想要擺脫他,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我們這些現在才接觸的人,卻是希望他們能悉數留下
或許我們都應該再退一步 好好看看老房子保存這樣的議題
連續兩週的運氣 我想我應該好好辦一桌謝謝大家
2011.10.21 美好一日
喬茵去胡同參加一個活動
活動結束後
剛好參展了一方提到了是否有可以介紹的落腳處可以選擇
喬茵就介紹了我們
就這麼我又透過穿梭在天空中的電磁波 認識了兩位前輩
彼此都是在自己所喜歡的道路上堅持著啊
特別是在他們的領域中 能不為現實左右持續下去的不多
於是更顯得讓人佩服
我很慶幸今天踏入這個圈子中
或許這圈子不大 但彼此的個性喜好都極其相似
2011.10.14(五) Yimin & 毓芬
有時候會突然的一通電話就牽起了一段新的友誼
晚上大約10點左右,接到來自-丞右的電話
剛好有朋友來台中玩 順道要找落腳的地方 問我今晚還有沒有空房
空房當然是有的 只是突然來的電話總不免讓我呆了一下
因為這天其實是老婆大人的生日
所以阿白也被我冷落在一旁~哈
電話中我說等我一下,那大約幾點後靜巷見
其實我是要去確認和整理一下房間 (對於突然的訂房總是有點緊張@@)
過不久,丞右還有 Yimin 還有毓芬一起來
果然物以類聚 大家都是 Tone 調相近的人 一見如故啊
接著就帶她們簡單介紹環境 看看想睡哪一間
這時 Yimin 和 毓芬就開始就她們睡覺時會進行的特殊行為敘述了一番
來自香港的背包客 - Marco
幾天前信箱突然傳來一封訊息,說要訂今天的房間
一開始還沒發現是來自香港的客人
直到回信後才發現 XD
Macro 還在香港讀書
這趟台灣之旅其實是準備和家人一起去清境玩
家人還有工作要忙 所以他先獨自搭飛機來台灣 順道來一趟一個人旅行
由於通訊不便 所以直到前一天我都還很緊張 明天要怎麼連絡呢?? 也沒有手機@@
隔天一直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
終於手機響了 Marco 找了公共電話打給我
我請他跟我說 他在哪兩條街口 我好過去接他
就這麼碰面了 一封mail 我認識了來自另一個國家的朋友
和他簡單的介紹靜巷的各個環境和設計概念
難得的房客留影
本來以為這週就要放空城了.....帶著老婆小孩一起去科博館玩
突然電話響了!!! 請問今天還空房嗎?
阿...阿...阿...有的
面對這突然的電話...總是會很不適應的停頓一下
電話那頭是女生的聲音 要為男朋友找尋今晚落腳的地方
於是確定好入住時間後
我趕緊飛車到靜巷巡視一下看有哪邊有問題
因為前一天剛好才有攝影活動結束,有搬移了一些東西
趕緊確認看看是否復原無誤
畫面右邊這位性格型男就是今晚的客人 - 高先生
呵呵
六女一嫩男....其實這個封號也不是我自己創的啦
我怎麼好意思呢 >"<
這是當天這六位美女其中的一位 - Sarina 為我們想出的稱號
六位曾今是同窗的女生決定拋夫棄子捨男友而去
來一場單純只有女生的聚會
至於那位嫩男 當然就是某位美女的小 Baby 囉~ 於是當然不可能丟下他囉
不過還是有一位愛妻心切的先生
很堅持一定要補上一腳 也讓這趟原本計畫的 Party 有些小小的改變
不過 Anyaway 俗話說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所以只好兵來將擋 水來土淹囉 (好小子有教嘛!)
當然這種包棟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