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是很有趣的
家就是家?  為何會再產生家庭這樣一個名詞
小時候作文也都這樣寫 我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
只是當時的我們通常著墨在家的生活景象確忽略了家庭二字 
如果變成一個生活的空間那該怎樣一番詮釋呢

改造靜巷的初期 我偶然間在書局買了一本書 
裡頭有位建築師提到 
家庭 家庭 有家有庭才像個家
當時我覺得這觀念很好 於是便記在心上 
只是我覺得才像個家 這句話有些太生硬 
於是我改成了 有家有庭會更像家
如今和這屋子相處也兩年多了 對於這段話的體會也更加深刻


今晚我想藉由這兩年裡自己鎖拍攝的相片來和各位朋友們分享
用以說明 我覺得庭院與室內空間之間的關係

靜巷是間有趣的小房子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舉凡前庭側院後院陽台這些戶外空間都具備

在我來之前 
前庭被諾大的採光罩鎖遮蔽了
不僅室外採光不佳 就連客廳也一樣
於是我選擇將採光罩移除 
自此之後 我才逐漸了解了何為建築設計而設計的內涵又在哪裡

DSC_1451  
前庭
上方是 2F陽台的地板 所以在這裡並不會被雨淋濕
下雨天時 無論是進屋 或是外出 都可以在這裡將雨傘收合
於是顯得從容 不需慌慌張張的
而背後大面積的開窗 則是替室內引進了更多的光線
如今看到的木窗框 是後來重新換上了
同時我也決定將窗片的形式從目字型 改為日字型 這樣在比例上會更協調一點
無論是晚間或者是下著雨的夜 我都可以坐在這凳子上發呆
享受一刻的平靜

DSC_0661
從此光進來了 由於坐北朝南的關係
光都是間接進入室內 建築向內退縮的設計讓光線更加的柔和
晨間太陽自東邊升起 那刻光便走了進來
直到下午兩三點 這其實都不需要點燈

DSC_0653
傍晚時分改由西側近光
但屋子的西邊除了房間和廁所外並無開窗
因此並不會有西曬的問題
這時客廳的亮暗怡人是適合休息打個盹的好時間

DSC_9791
傍晚四.五點
這時一樓的房間最顯溫馨

特別是有著金色陽光的十月份 
每到下午房裡總是一片暖澄澄的金黃色調
假使覺得刺眼 那就用窗簾來調節光線吧

IMG_0145
有人發現過 這窗簾上的圖案嗎?
是葡萄樹呢 
其實這塊布並非是窗簾用布
而是小時後阿嬤們拿來製作夏天洋裝的布料

DSC_7859  
側院
在這裡 我特地選了桂竹
桂竹 細緻而優雅 隨風搖曳的身影更是迷人
黃昏時 西邊的陽光也會透過它們打在牆面和地上 那是一幅變化萬千的自然畫作 
感到心煩 或者是打掃完後 我也時常坐在這裡的板凳上 
望著眼前的竹子搖阿搖的 
好不悠哉呀

DSC_9218
簡潔的木柵欄 
除了可以兼顧通風和採光外 
也能和日光一起演出

DSC_7873
側院的盡頭其實是掃具間
只是我覺得可以稍微美化一下
水泥牆本身並不醜 換個角度看 斑駁的牆體也可以很美

DSC_7682
原本的後院不在了
先前的屋主增建出了一部分砌上牆 搭上鐵皮
光再也進不來了

我決定把原先的鐵皮屋移除 然後在樓地板上打開一個口
讓光可以從這小小的開口流洩下來
並在下方砌起一個平台 在那植入青楓
於是光再次進來了 並且隨著季節變換出不同的景致
特別是下雨時 別有一番滋味呢

DSC_7725
我記得這是夏天正午時後的光影吧

DSC_7871
晨間的陽光則會穿透上方的木格柵
映在廚房的地板上



走過這些日子我才發現 
原來室內和室外是可以有著一分距離卻又像是相互貫通一般
有家有庭 有內有外 家會更像一個家
同時它也將帶給居於其中的人們 更為豐沛的感官記憶 

最後附上一張相片 
DSC_4088

雖然這一幕天天上演
但卻也是多數人者最常錯過的風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房子 建築設計
    全站熱搜

    靜巷六弄-乃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