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8773  
前些日子
首次遇見了來自對岸的朋友。
而這也是靜巷第一次接待來自中國的旅行者 

正常情況下
她們並無法直接瀏覽台灣本地的網頁
必須要 "翻牆" 才得以看見 (透過 VPN 連結其他不受限制的伺服器) 
然後還必須在這茫茫的網海裡發現到靜巷
說起來這緣分還真是得來不易

我始終認為這兩塊土地的人民對於彼此都存著一份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對彼此似乎都很了解 小時候在課本上都讀過
可實際來說 除了商場上的往來 
我們兩地人民的交流是很少的 能觸及的層面也很窄
記得小時候 打到對岸的電話還是有人監控著的 
如果內容不妥 電話立刻就斷了 短時間內難以在聯絡上

一場戰爭讓這兩塊土地的部分人民 分隔了三十八年
直至 1987 台灣當局宣布開放大陸探親 才得以再次踏上故土
只是當年那個年輕小夥子 如今已是兩鬢發白的老人家
這是上一個世代的故事了
雖無感同身受的悲痛 可你我身邊或多或少有些長輩是如此遭遇的 

來自北京的旅人 
這趟在台灣的旅行 

沒選擇你我熟知的阿里山. 日月潭. 九份....等

反倒是選擇了幾座城市作為認識台灣在地文化的開端

於台中的這兩天一夜
她們沒去哪
就去了趟東海大學走走 逛逛夜市
或是待在屋子裡頭休息 看看書架上的書
步調緩慢而慵懶 
沒有趕集的觀光客心境 同時十分有禮
也是具備文化內涵之人

就如同我們出國自助旅行一般 並不一定要去哪些地方 
而是喜歡用自己的步調去觀察去建立一個對於該處的輪廓和記憶 

於開車載她們前往目的地的路上
相互之間聊了許多話題 生活 地方文化 旅行經驗和對彼此的看法 
也釐清些對於彼此文化的謬誤 
難得的機緣 
更難得兩方都願意敞開心 什麼也不提防的聊著

入住當天她們走入靜巷
走了走看了看後 
對我說 靜巷與倆人曾今在蘇州入住過的一處旅店十分相似

我請她回國後務必和我說那是哪裡?
因為我也很好奇 那會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

過幾日後的某個夜晚 
她來了信
傳了一個網址給我 同時還有些許問候和答謝


築園會館
http://www.archi-garden.com/ 

一處坐落於 - 中國蘇州的古宅院

“筑园会馆”原为清代张氏故宅——“三和堂”
共有四进院落,由于历史的变迁,仅保存下来第一进部分建筑。
为使现存的建筑得到充分保护,并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由中德专家共同参与了对这处老宅的现代化改造。

除了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更对其使用功能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新风系统、地热、中央空调、液晶电视、24小时热水、无线宽带上网、电子门禁等现代生活设施。

经过历时1年的设计改造,“筑园会馆”获得了由上海市建筑学会颁发,被喻为上海建筑界的“奥斯卡”奖——第二届建筑创作优秀奖。
 

想當然而
靜巷離這等境界還很遙遠

我想之所以令他們感到相似的 或許是一絲氣息吧
同樣有一分對於老房子的喜愛
和試圖在新與舊之間找尋出一個平衡點

信中她問了我
靜巷用的肥皂是那個品牌的

她想買來用
而我也把相關的訊息整理好給她們
海外訂購我想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反倒是 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也有位香港客人

問我說 靜巷浴室裡的沐浴乳是哪個品牌的
她很喜歡那味道
想要買來自己用
如此一來洗澡的時候
她就能想起在靜巷那晚的美好時光了

臨走前, 她們從行李內拿了兩包牛奶糖給我 
並和我說這是大陸人很喜歡吃的一個牌子
其實大多數 客人送我的食物 我都不會打開來吃
因為我想要一直留著這一份心意

P.s : 

我由衷感謝每一位入住靜巷的朋友
每當見到您們寫在本子上的文字或是回國後的來信
都會令我感到 或許我也正在做一件有益於人的好事吧 :)

 

arrow
arrow

    靜巷六弄-乃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