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棟建築物的設計概念 同時也是探索自己人生的一種方法

不得不承認人生大多數的時候

我們其實就是順著過日子

並不太思考生活這件事

這裡所謂的不思考 不是說真的什麼都不想

而是指 只在一個框框內思考

我們都知道 

求學 工作 成家 生小孩 為人父母 立業 然後當祖父母

這樣的人生路程與階段 

然而食衣住行中的 - 住

更是人生中的大事

人都需要有一個殼 不是租 就是買

不論租或買 都有著預算考量 這是不變的問題

但究竟想住哪裡? 這區和那區有怎樣的差別? 

不同的房屋型式和週遭環境 又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產生多大的影響

但說到這又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了 或許這議題得另寫文章討論 

我們這次就單純的既有的建築來說吧

 

買一種安定 而非只是買一個殼

我不是想主張 透天好或是公寓好

這兩者先天就有著不同的特性

我只是想表達 無論大小都好 適合自己的需求就行

但前提就在於 我們究竟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嗎?

這點 我們可以鄰近國家 - 日本作為借鏡

日本經歷了二十年的經濟蕭條

想要有一間房子 幾乎是要用一輩子來承擔 甚至是兩代

這和如今的台灣很像 空間小 土地寸金

要貸款買下一棟房子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一生的賭注

但我不是想說買哪裡的房子會保值 日後脫手還會賺一筆

買房 應該是買一種安定人生的力量

了解需求 買下你自己滿意的房子 住得開心 心就會安定

安定就能成為一股向上的力量 人生就能漸漸走在一條軌道上

而台灣已經太久沒有這樣的正面能量了

 

簡單卻精緻的生活 由小開始的生活觀

有位日本建築師說過

他很喜歡設計坪數不大的自用住宅

由於能利用的單位面積很有限 所以設計上必須更細膩的思考

整個案子業主有哪些需求 必要 次要 可以刪減 還有往後的彈性

回到生活面來看 人們停留在哪些空間的時間長 在那空間需具備怎樣的機能 

公共空間的大小與私人空間的比例

這一家人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等等

從這幾段話就能看出 日本人生活的認真程度 

由於這些嚴苛的條件 

讓想要有一間自己房子的日本人

時時都在沙盤推演 反覆思考著 等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刻 

而這一點在靜巷的改造過程中我感受尤其深刻

在這 30坪大小的土地

平面投影面積只有18坪左右,兩層加起來樓地板面積也不到40坪

究竟該如何下手 

同時面對通風 採光 空間調整 風格....等問題

 

我的改造之路

11月買下

直到過年後,我腦海中都還沒有具體的輪廓

我想要的東西 既清楚卻又模糊難辨

於是決定先回到原點 把原本不屬於這間房子的部分都拆除

拆光了 我才能知道原本該屬於這房子的陽光和空氣在哪?

而他最原始的面貌又是如何 大家不仿來看看吧

R0029968.jpg

前方已經搭蓋了鐵皮,遮住了原本客廳室內的採光

R0029967.jpg

庭院已經荒廢
走得亂七八糟的明管,還有放了一個大水塔
沒有電燈 沒有插座 馬達聲響亮 

R0029960.jpg

1F 客廳
全都貼滿了塑膠地磚,包含樓梯,即使拆除了也有惱人的感應膠殘留 

R0029961.jpg

客廳後半段和餐廳

R0029959.jpg

原本的廚房長這樣

R0029957.jpg

1F 的洗手間

2F廁所.jpg

2F的走道間和廁所

R0029962.jpg

現在的壹號房

R0029963.jpg   

現在的貳號房

這就是接手時的模樣

其實我一直到了買下他,我才真正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辦呢?

又不是科班出身 也沒有任何經驗

自己丈量 自己畫平面圖 然後用 sketchup 反覆的思考模擬

1+2-1.jpg

 畫的也亂七八糟....從這邊也可看出後面還有更改設計

1+2-3.jpg
俯視圖

 我便是從這樣的角度開始思考

 人是如何在這房子裡頭流動著

 而哪裡該放什麼? 旁邊需要插座嗎? 或是應該放哪些家電? 家具又該如何擺? 

 各個空間的機能性 互補性

 就這樣不知道在電腦前坐了幾個晚上 

 白天監工 晚上設計 六日去森鐵道開店 就這樣過了大概半年

1+2-2.jpg

 到後頭根本也就來不及改了

 因為腦海裡頭的思緒一直在調整

 大輪廓已經浮現 剩下的直接到現場跟師傅討論,直接噴漆做記號

1f衛浴完成圖-2.jpg   

1F 浴室

 對於尺寸完全沒有概念

 於是畫好圖,我一定立刻跑到工地,拿著尺放樣

 不對再改 哪怕只是5cm . 10cm 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尤其是已經很小的1F浴室

 光微調和機能安排,就思考了一個多月 師傅也等了我一個多月

 馬桶 洗手台 淋浴間 該怎麼擺

 牆面材質 門的形式 光源 面板

2F衛浴-立體圖.jpg
2樓浴室

 推開的門 還是拉門 這間裡頭應該要有什麼 風格和樓下可以統一嗎?

 有沒有可能前面那一間是用木地板等等

流理臺-立體.jpg
廚房的流理台

 高度 深度 門片的大小 退縮 面盆放哪?走道還剩多寬?

 使用的動線 開冰箱 洗食物 料理食材 烹煮 怎樣的動線最順暢?

 

畫骨?畫皮?

 改造的過程中我了解到 

 細節往往就在方寸之間

 大多時候我們設計時 只考量到風格這件事

 北歐風 極簡風 日式禪風 鄉村風......還有很多

 看了一大堆的書 到最後卻是在畫皮而已

 也就是看起來有個樣子 骨子裡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直到我看見了一本書

 讓我再次思考 到底我前面幾個月的設計究竟可不可行

2011-08book2.jpg  

 作者用淺顯易懂的圖文告訴讀者 他的經驗

 日本設計師是如何看待空間與機能這兩件事

 還有設計對於居於其中人心理層面的影響

 設計應該有其道理 而非只是追求表面的美感

 設計源自於生活 在過去的經驗之上創造出更好的生活空間

 這才是進步

 而並非所有設計師都具備這樣的生活素養

 所以有些時候 我們還是必須自己來思考這些問題

 看完之後 我重新調整了部分設計還有家具的擺設

 簡化各空間機能 思考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的分野

 



經過這些過程

打碎 重組

然後才有了現在的樣貌

對於空間與人的關係 我認真的想了一遍

對於家具和空間的比例 我有了一點心得

如何思考機能配置 我有了些許體認

這就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或許有點雜亂無章 但是應該還不至於看不懂(至少我是這麼想的....XD)

靜巷簡單的改造過程大家可以看下面這一篇


樹天井。在室內也能看見雨落下
http://back2home.pixnet.net/blog/post/34430469

 

其他改造過程的文章請看這邊
> [分享] 買一間老房子的前置作業 
> 木作 - 房子的靈魂 
> 僅存的老木窗 
> 浴室設計 - 磨石子工法 
> 努力實現! 具備生活感的客廳 

arrow
arrow

    靜巷六弄-乃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